#英國影集 金曲獎結束後,追了一部前幾天上線的英國迷你影集《Honour》,前面才因為阿爆得獎感動地哭,後面又因為揪心而難過地掉淚。
ITV 出品的《Honour》只有 2 集,不到 100 分鐘的篇幅用緊湊的節奏,帶大家回顧 2006 年發生在英國的一起駭人案件。當年 20 歲的女孩 Banaz Mahmod 遭受家族 5 名男性成員強暴、折磨、殺害,聽到這邊已經夠嚇人了,但如果得知了背後的原因,才更加毛骨悚然。在世界上某些族群的社會中,存在著 Honour Killing,中文翻為「名譽殺人」,通常是家族或部落為了維護名譽和門戶,而教訓懲罰「行為不檢點」的家人(受害者多為女性),生長在移民至英國的伊拉克庫德族家庭的 Banaz 便是這種病態文化的受害者。至於她犯了什麼錯呢?只是跟男朋友在地鐵站外接吻而已。多位家人共謀,把她給殺了。
據聯合國統計,目前全世界每年有約 5000 名女人死於名譽殺人,其中 12 - 15 起發生在英國。原因可能從女性穿了迷你裙、與男同學走得太近,到不接受相親安排而擅自交男朋友、尋求離婚、婚前性行為等等,致使她們的家人在社區親戚間「顏面無光」。
與英國經典的刑案劇一樣,《Honour》沒有光鮮亮麗的英倫大場景,而是蒙上了一層陰灰幽暗的倫敦色調,飾演總督察 Caroline Goode 的 Keeley Hawes 是我很喜歡的演員,總是能把情緒複雜的警察角色詮釋得很精彩,不過在這部片當中,又把焦點還給了應當被觀眾記得的 Banaz。
我就不劇透太多,倒是想分享一下我看完後去讀的一些報導。Banaz 有兩個姐姐,Payzee 目前在人權 NGO 工作,而當時出庭當證人的 Bekhal 目前還在英國警方的證人保護計劃下,隱姓埋名,有了全新名字、全新身份,事隔 14 年了,她仍然無法光明正大地過日子,繼續害怕著被家族其他親戚討厭、甚至成為下一個受害者。當年她勇敢出面提出證據討妹妹一個公道的「正義」,在家族其他人的眼裡則是「羞恥」。
當初起訴 Banaz 一案所有犯人的檢察官 Nazir Afzal 說,當年 Banaz 的家人甚至拒絕埋葬她、辦喪禮,最後是由警方和慈善機構共同買了一塊墓碑,替 Banaz 辦了一場簡單的告別式的。這種貞節至上,視家族名譽為唯一的文化,實在讓人不敢置信。
十四年過去了,這樣的悲劇在英國有沒有減少或完全消失?據統計,負責南亞與非洲女性的倫敦社福機構 Southall Black Sisters 每年還是會接到 7500 起有關家暴及名譽暴力的報案,而就在今年疫情的封城期間,由於婦女得長時間待在家裡,與丈夫相處的機會更多了,報案數字急速成長。
我想起了最近正在讀的一本講述倫敦故事的書,其中一章來自伊朗的男孩為了逃離視同性戀為罪的家鄉,經歷幾番波折與危機險峻,終於來到了倫敦落地生根,長出繽紛彩虹的樣貌,快樂地生活。
我為死去的 Banaz 感到難過,她的家族為了其他理由來到英國生根,她卻沒有機會長成一個自由的靈魂,反而葬在本該守護她的家人手中。
真心推這部劇,很好看。